地点
人物库 唐朝
蒯鳌五代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宋初宣城人
太宗太平兴国中进士
少孤贫,有才思,笃志于学。
陵令,以殿中丞致仕。
善属文,不事华藻,以理趣为本。
晚年为人廉直重义。
归隐庐山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太真唐 725 — 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宣州人
少师萧颖士,善文章。
玄宗天宝进士
淮南陈少游表为掌书记
累迁刑部侍郎
德宗贞元四年诏群臣宴曲江作诗,德宗品评优劣,以太真李纾等为上。
迁礼部,掌贡士,多取大臣贵近子弟,坐贬信州刺史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792 字仲适润州上元(今江苏南京)人。
玄宗天宝中师事萧颖士十三载(754)登进士第
安史之乱中避乱归乡。
代宗大历中历官常熟,浙东、淮南节度从事
十四年(779)征拜起居郎,累迁工部侍郎
德宗贞元三年(787)任礼部侍郎四年五年掌贡举
五年三月信州刺史八年三月卒。
生平见裴度刘府君神道碑铭》,新、旧《唐书》本传。
太真有诗名。
贞元四年,德宗与百官唱和,太真诗评为上等。
全唐诗》存诗3首。
太真
宣州人
天宝末进士
大历中淮南节度陈少游掌书记
徵拜起居郎
累历台阁
中书舍人转工刑礼三部侍郎
贞元五年贡士
多取大臣贵近子弟。
坐贬信州刺史
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袁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陈郡人
玄宗天宝十五载,登进士第
监察御史
代宗宝应元年,为河南副元帅李光弼行军司马
广德元年,率军平浙东袁晁,进太子右庶子
旋平宣州方清,大集文士赋诗。
大历十二年十四年间,任兵部侍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陈郡(今河南淮阳)人。
玄宗天宝十五载(756)进士第
监察御史代宗宝应元年(762)河南副元帅李光弼行军司马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
广德元年(763)率军平浙东袁晁,进太子右庶子
五月宣州方清,大集文士赋诗。
大历十二年(777)至十四年兵部侍郎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引《宣室志》、《旧唐书·代宗元载传》。
全唐诗》存诗2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纬唐 728 — 7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文卿
善属文。
举明经。
长安
代宗大历中,与李佖俱为江西观察使路嗣恭判官,佖见恶于元载嗣恭希意欲杀之,解免。
及佖执政,奏于己有私恩,德宗许其报之,进给事中,又擢浙江观察使
德宗贞元十年,加御史大夫诸道盐铁转运使
裴延龄,改检校工部尚书
性勤俭,居官清白,而伤于苛碎。
卒年七十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8—798 字文卿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叔父之涣,有诗名。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与袁惨等唱和。
后登明经第,历长安
大历七年(772)江西观察判官八年岭南节度判官
约于十二年入为金部员外郎,累历彭州刺史等。
德宗贞元三年(787)给事中八月出为浙西观察使十年诸道盐铁转运使十三年罢使。
十四年卒。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
字文卿
并州太原人
举明经。
以书判入等。
累官彭州刺史检校庶子御史中丞西川节度营田副使
贞元中检校工部尚书
十四年卒。
年七十一。
赠太子少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顾况唐 727 — 8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人字逋翁
肃宗至德二载进士
善为歌诗,工画山水。
初为韩混江南判官
德宗时柳浑辅政,荐为秘书郎
素善于李泌,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
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心不乐,求归于吴。
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大为所嫉。
德宗贞元五年宪司劾贬饶州司户,遂全家去,隐茅山自称华阳山人
有《华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816? 字逋翁号华阳山人又号悲翁排行十二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
曾求知新亭监,监在盐官(即海盐)海滨,见《尚书故实》。
肃宗至德二载(757)进士及第。
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于永嘉一带任度支盐铁转运使府下属官;十年,曾至江西,与李泌柳浑交往,吟咏自适。
德宗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在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下判官
后随韩滉入朝,为大理寺司直
贞元三年柳浑辅政,顾为校书郎李泌继入,迁为著作郎(一说著作佐郎)。
贞元五年(789)、李相继去世,顾乃为众所排,贬为饶州司户参军
途经苏州杭州睦州信州,与当地刺史韦应物房孺复、韦攒、刘太真相唱和。
贞元十年苏州,定居茅山
曾来往湖州扬州宣州嘉兴常熟等地,约卒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
生平事迹见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旧唐书·李泌》附《顾况传》。
顾况视诗歌为“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反对徒求文采之丽。
所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开白居易新乐府先声。
张为诗人主客》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列顾况为升堂。
其诗颇有纵横奇诡之作,皇甫湜言其“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顾况集序》)。
有明刻本《华阳》,内诗赋2卷、文1卷。
又《唐诗百名家全集》有《顾逋翁诗集》4卷。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顾况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顾况(约727-820),字逋翁自号华阳山人
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亦称苏州(今属江苏)人,或海盐(今属浙江)人。
至德二载,登进士第
尝求知新亭监,又为盐铁从事大历中粜盐温州
建中中,以大理司直润州节度使韩滉判官
李泌柳浑善,贞元三年柳浑为相,荐为秘书郎
李泌为相,转著作佐郎
五年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贬饶州司户
后归,隐于茅山,卒年九十馀。
有《顾况集》二十卷,己佚。
后人辑有《顾华阳集》三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词学图录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亦新乐府作者。
有《竹枝》等词。
顾况(约727—约820) 唐代诗人。
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晚年自号悲翁
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
至德二年(757)进士历官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幕府判官著作佐郎,贬饶州司户参军
善画,著《画评》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全唐文》存其文三卷。
有《华阳》。
曾在黄鹤楼游赏,作诗《黄鹄楼歌送独孤助》送别故人,“鄂州杂诗碑”录存该诗。
全唐诗补逸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
补诗一首。
字逋翁
苏州人
至德二年进士
校书郎徵。
著作郎
饶州司户参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
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
偏于逸歌氏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
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欤?
吴人顾况:词句清绝,杂之以诙谐,尤多轻薄。
著作郎,傲毁朝列,贬死江南
顾况志尚疏逸,近于方外。
时辈招以好官,以诗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唤狂生?
此身还侣笼中鹤,东望瀛洲叫一声。”
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
《唐诗品》
诗天才不足,而问辩有馀,虽有骨气,殊乏风采。
其《补亡》诸诗,颇有流调可讽,然词旨不圆,终违机悟。
晚居华山自号华阳真逸
今观其诗,类非裁谢风尘,超脱凡径,此岂感贶于山灵者耶!
唐人诸古体,四言无论,为骚者太白外,王维顾况二家,皆意浅格卑,相去千里。
《大历诗略》
逋翁乐府歌行多奇趣,拟之青莲近似,但无逸气耳……其稍平正可法者却高。
顾逋翁歌行,邪门外道,直不入格。
查世沣《重刻顾华阳集序》
观其气度之磊落,诗笔之骏发踔厉,语必惊人,正孔门中狂者,故自称狂生
翁尝称皇甫堤为扬雄、孟某,翁即杨雄、孟某矣。
其祭陆端公文曰:“有书满屋,与人共分,破富为贫,好事日闻。
”何胸次之豁达开朗如是也!
翁盖自写其郁抑不平之气,借友人为杯酒耳,非狂者而能作如是语乎?
贺桂龄《重订顾华阳集序》
其文体与顾亭林先生有间,而骨力之苍雄、志气之豪迈,踔厉峻发,不可一世。
其源出于汤惠休,幽永善怀,如层波叠藻,虽渊澜未阔,而芳润相因。
行路悲歌,扣乐府之噤喉,傅齐梁之粉泽,六朝香草,犹胜晚季风华。
《诗学渊源》
乐府歌行颇著于时。
其杂曲长短句以体质自高,微伤于直率。
《补亡》、《拟古》诸作,犹落言诠。
间作绝句宫词,则殊不减王建,然已逗晚唐之先。
其乐府则齐梁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赞唐 727 — 7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96 【介绍】: 徐州彭城人字公佐
刘汇子。
少以门荫入仕,累授鄠县
代宗初,杨炎荐之,累授侍御史浙江观察判官
德宗建中中为相,擢为歙州刺史,迁常州刺史,以勤干闻。
贞元三年,再迁宣州刺史宣歙池都团练观察使
不知书,但以强猛立威。
在宣十余年,厚敛殖货,务贡奉以希恩,子弟皆亏庭训,人士鄙之。
卒谥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长卿中唐 ? — 7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或791 【介绍】: 河间人,一说宣城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
玄宗天宝进士
肃宗至德中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因事下狱,贬南巴
代宗大历中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 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见《元和姓纂》卷五、《极玄集》卷下),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李季兰条),似均指其郡望。
早岁居洛阳
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极玄集》谓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误)。
释褐长洲
肃宗至德三载(758)海盐
同年以事下狱,贬南巴,复勘后得量移。
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后入
大历初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驻扬州
后擢鄂岳转运留后
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初随州刺史
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据随州长卿流寓江州
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
约卒于贞元六年(790)前后。
其事迹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等处,颇多缺误。
今人傅璇琮主编之《唐才子传校笺》考辨较备。
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
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
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
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
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
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
”(《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
”(《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
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
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
”(《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
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
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
”(见何世璂《然镫记闻》)其集称《刘随州》,一作10卷,一作11卷。
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
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刘长卿(?
—790左右),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河北献县),寓居京兆(今陕西西安)
天宝中,登进士第
至德中江东选补使崔涣选授长洲,摄海盐
因事陷狱,贬南巴
广德中,为监察御史
大历中检校祠部员外郎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
德宗初年,擢随州刺史建中末去任,约卒于贞元五至七年间。
长卿擅长五言,尤工五律,自许“五言长城”。
有《刘长卿集》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五卷。
词学图录
刘长卿(?
-约789) 字文房
河间人
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诗工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
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长卿字文房
河间人
开元二十一年进士
德宗朝为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转运使判官
淮南鄂岳转运留后
随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
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
如“草色加湖绿,松声小雪寒”;又“沙鸥惊小吏,湖色上高枝”;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裁长补短,盖丝之颣欤!
其“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谓伤而不怨,亦足以发挥风雅矣。
刘长卿郎中,皆谓“前有沈、、王、杜,后有钱、郎、刘、李”。
刘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
”每题诗,不言其姓,但“长卿”而已,以海内合知之乎?
士林或之讥也。
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
刘长卿号“五言长城”,细味其诗,思致幽缓,不及贾岛之深峭,又不似张籍之明白,盖颇欠骨力而有委曲之意耳。
刘长卿集》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
《批点唐音》
刘公雅畅清夷,中唐独步
表曰“五言长城”,允矣无愧。
《批点唐诗正声》
刘长卿七、五言稍觉不协,以李、杜大家及盛唐诸公在前,故难为继耳。
唐诸公七言古诗当以李、杜为祖,故诸诗难看。
《艺苑卮言》
钱,刘并称故耳,钱似不及刘。
钱意扬,刘意沉;钱调轻,刘调重。
如“轻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浮仗外峰”,是钱最得意句,然上句秀而过巧,下句宽而不称。
刘结语“匹马翩翩春草绿,昭陵西去猎平原”,何等风调!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自是壮语。
钟云:中、晚之异于初、盛、以其俊耳,刘文房犹从朴入。
盛唐俊处皆朴,中、晚人朴处皆俊。
文房气有极厚者,语有极真者。
真到极快透处,便不免妨其厚。
《全唐风雅》
黄绍夫云:刘文房登第于开元,正当玄宗盛时,与钱、郎颉颃。
诗格调清峭而词气深厚,“五言长城”语不虚也,不知者列之中唐,误矣。
《诗源辨体》
钱、刘五言古,平韵者多忌“上尾”,仄韵者多忌“鹤膝”。刘句多偶丽,故平韵亦间杂律体,然才实胜钱。七言古,刘似冲淡而格实卑,调又不纯;钱格若稍胜而才不及,故短篇多郁而不畅,盖欲铺叙而不能耳。
《诗源辨体》
五,七言律、刘体尽流畅,语半清空,而句意多相类。
《诗源辨体》
中唐五、七言绝,钱、刘而下皆与律诗相类,化机自在,而气象风格亦衰矣。
《骚坛秘语》
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唐诗善鸣集》
文房在盛、晚转关之时,最得中和之气。
《唐诗归折衷》
中唐诸家各有独至处,即各有偏蔽处,人皆知避之。
至于文房,则几无瑕可指矣。
嫌其有意炼饰,引人入平稳一路。
学者法此,一望雷同,黯然无色,有害于诗教不浅也。
故于文房诗,当赏其沉淡,去其平夷
《二刘诗叙》
文房钱郎中齐名,时称“钱刘”。
然刘诗温而钱微燥,刘诗纯而钱微驳。
故善读随州,则不第可该郎、钱,并可以洞视韦、之清深,旁通贾、孟之孤秀。
刘长卿诗能以苍秀接盛唐之绪,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
其命意造句,似欲揽少陵摩诘二家之长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处。
其不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独成其为文房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随州绝句,真不减盛唐
次则莫妙于排律。
排律惟初盛为工,元和以还,牵凑冗复,深可厌也,惟随州真能接武前贤。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有古调,有新声。
盛唐人无不高凝整浑,随州短律,始收敛气力,归于自然,首尾一气,宛若面语。
其后遂流为张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
孟襄阳诗,亦有因语真而意近,以机圆而体轻者,然不佻不纤,随州始有作态之意,实溽暑中之一叶落也。
《唐诗成法》
唐七律,随州词藻清洁,抑扬反覆,有味外之味,最耐人吟诵。
但结句多弱,又多同,昔人谓才小,未必,但法律不精严耳。
《唐诗笺要》
文房诸律,如玉馔时花,有口目者共赏。
《唐诗观澜集》
文房五言,格韵高妙,绝处不减摩诘
《唐诗别裁》
中唐诗渐秀渐平,近体句意日新,而古体顿减浑厚之气矣。
权德舆文房为“五言长城”,亦谓其近体也。
《唐诗别裁》
中唐诗近收敛,选言取胜,元气不完,体格卑而声调亦降矣。
刘文房工于铸意,巧不伤雅,犹有前辈体段。
《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文房五言长律,博厚深醇,不减少陵;求杜得刘,不为失求。
《大历诗略》
文房古体概乏气骨,就中歌行情调极佳,然无复崔颢王昌龄古致矣。
《大历诗略》
文房固“五言长城”,七律亦最高,不矜才,不使气,右丞东川以下,无此韵调也。
《大历诗略》
文房诗为大历前茅,清夷闲旷,饶有怨思。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随州五言骨韵天然,非浪仙文昌所可望。
随州七律,渐入坦迤矣。
坦迤则一往易尽,此所以启中,晚之滥觞也。
刘文房七律宗派,李东川色相华美,所以李辅辋川为一派,而文房又所以辅东川者也。
大历十子以文房为最。
……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馀味不尽之妙矣。
较宋人入议论、涉瑰趣、以文以语录为诗者,有灵蠢仙凡之别。
随州古近体清妙,可与王、孟埒。
若“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卷帘高楼上,万里看日落”,直摩少陵之垒,又不止请妙而已。
《艺概·诗概》
刘文房诗,以研炼字句见长,而清瞻闲雅,蹈乎大方。
其篇章亦尽有法度,所以能断截晚唐家数。
其源出于柳浑薛道衡
驰思波润,流音玉亮,尤工五律,当时号为“五字长城”。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以雅淡宣情;“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以雄浑取概。
暮帆夏口,寒雨巴邛,楚国苍山幽州白日。
“空江人语”,动石濑之吟;“川日寒蝉”,托江湖之想。
皆振采苍凝,体物弥工者也。
石梁湖》、《洞庭》、《京口》诸作,方之小谢,异曲同工矣。
《诗学渊源》
长卿诗务质实,尚情性,尤善使事。
格高气劲,自然沉着。
古诗句法,犹袭齐梁,而无秾纤之敝;近体五、七言,无杜老之峻峭,过白傅之高雅;其绝句则于江宁太白之外,独树一帜者也。
《诗境浅说》
盛唐之诗人怀古,多沉雄之作。
随州而秀雅生姿,殆风会所趋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薛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中宝鼎人字公和
肃宗至德二载,为右补阙,于凤翔主贡举,放进士二十一人。
代宗大历二年,为礼部侍郎,连知四年贡举。
吏部侍郎
八年李栖筠劾其典选违格,贬歙州刺史
大历末,为宣歙观察使,有惠政,州立去思碑。
德宗建中元年,入为尚书左丞
寻坐在宣州时盗隐官物,贬桂州长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南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幽州人字季直
工弈棋。
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
肃宗时仕为左卫仓曹参军
后避乱居扬州,难平再召,未及赴而卒。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季直排行二幽州(今北京)人。
玄宗天宝末任试左右卫仓曹参军
肃宗至德元载(756)避地苏州,后闲居扬州
代宗大历中移居宣州宣城
德宗建中初贞元二年(786)前再召,未赴,卒。
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四一。
南史本为弈棋者,中年折节学文。
高仲武赏其“已被秋风教忆脍,更闻寒雨劝飞觞”句为“物理俱美,情致兼深”(《中兴间气集》卷下)。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句。
唐诗汇评
张南史,生卒年不详,字季直幽州(今北京西南)人。
善弈棋,中岁苦节学文,遂入诗境。
曾任左卫仓曹参军
安史乱起,避难居婺州,后寓居杨子
大历十一年前后,移居宣城
曾再被徵召,因病,未赴任,卒,窦常李端有诗悼之。
南史刘长卿钱起皇甫冉、耿炜、灵一朱放等交往唱酬,与李纾尤善。
有《张南史诗》一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南史好弈棋,其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
李端哭之云:“谏草文犹在,围棋智不如。”
中岁感激,始苦节学文,无希世苟合之意,数年间稍入诗境。调体超闲,情致兼美,如并、燕老将,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
《大历诗略》
季直五言高格,可匹懿孙张继),非戎昱诸人所及。
崔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博陵人
安禄山反,客游陈州,召集骁勇,挫其锋。
肃宗末,为河南尹
代宗大历三年,自左散骑常侍京兆尹
复守右散骑常侍
五年,兼御史中丞,为、池等州观察使
十一年,移镇浙东。
德宗建中元年,为江西观察使
奉使回纥,为册立使。
封至邺国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舒雅南唐至宋初 ? — 10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 【介绍】: 宣州旌德人字子正
进士
久仕南唐李氏。
归宋,为将作监丞,后充秘阁校理
善属文。
太宗太平兴国中,参与编纂文苑英华》。
淳化中,校定经史诸书。
真宗咸平末,出守舒州,秩满乞致仕,掌灵仙观
在观累年,以优游山水吟咏自娱。
卒年七十余。
全宋诗
舒雅
~一○○九),字子正歙县(今属安徽)人(《新安》卷六)。
南唐保大间进士
归宋,为将作监丞,后充秘阁校理,累迁职方员外郎
出知舒州,秩满掌灵仙观,改直昭文馆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同上书),年七十馀。
宋史》卷四四一、《南唐书》卷二二、《十国春秋》卷三一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四六
舒雅
——一○○九),字子正宣城(今安徽宣城)人。
南唐时,受知于吏部侍郎韩熙载
熙载知贡举,擢为第一。
好学,善属文,与吴淑齐名。
归宋为将作监丞屯田员外郎,充秘阁校理,累迁职方员外郎
咸平末,出守舒州
秩满,乞致仕,就掌潜山灵仙观。
大中祥符二年卒,年七十馀。
著有《山海经图》及《十九代史目》二卷。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又见马令《南唐书》卷二二,《十国春秋》卷三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坚中唐 741 — 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1—799 【介绍】: 宗室。
名条,后以字行。
李齐物子。
以门荫入仕。
宣城,兴修水利,时称善政
代宗大历中,佐鄜坊幕府
府罢,迁昭陵台令
坐事贬建安
德宗贞元初,迁蕲州长史
泉州刺史,入为宗正丞
九年,授果州刺史
时传女道士谢自然升仙,表闻之。
以课最擢司农少卿,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惟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宣城当涂人
代宗大历进士
和州刺史
柳宗元柳镇友善。
工诗,精《春秋》左氏、谷梁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宣州当涂(今安徽当涂)人。
代宗大历六年(771)进士第德宗贞元中官至和州刺史
事见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超隋末唐初 546 — 622年12月6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丹阳沈氏子。
出家。
以诵法华经为专务。
光州苏山慧思禅师
悟一乘之理。
明三观之。
江陵顗公。
仙城命公
笃志相亲。
积年请业。
行优一众。
德冠诸贤。
思谓其徒曰。
得忍人也。
复获偕览衡岳之胜。
隋受禅。
乃北入嵩高
饵药坐禅。
太子勇既召集天下名德。
而遣还之。
尤诣道。
独留供养。
及勇废。
徙居定水。
蓝法师
以蓝谷之悟真寺迎之。
共隐八年
倍勤三慧
大业初
京师创建大禅定寺
诏超之。
后以疾辞。
允其归。
皇家肇运。
望重畴昔。
高僧慧因保恭等。
咸就栖止。
未几卧疾。
弟子跪问其所以自任者。
曰生不忻。
死不戚。
吾之素也。
面西坐曰。
第一义空。
遂长往。
俨如入定。
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
春秋七十有七。
弟子法成等。
以遗训。
露骸月馀日。
色不变。
太宗开天策府。
闻而叹异。
仍建白塔于寺之北峰
释慧超
姓汎氏
丹阳建元人。
禀怀温裕立性怀仁
弱龄厌俗。
自出家后。
诵法华经闻光州苏山慧思禅师独悟一乘善明三观。
天台智者仙城命公
笃志幽寻积年请业。
行优智远德冠时贤。
思对众曰。
超之神府。
得忍人也。
及游衡岭
复与同途留诵经。
停亟移岁序。
自隋初廓定。
北入嵩高
饵药坐禅冀言终老。
太子勇。
召集名德总会帝城。
业行不群。
特留供养。
而恭慎凝摄不顾世华
及勇废免一无所涉。
晚移定水高振德音。
道俗归宗仰其戒范。
净业法师卜居蓝田谷之悟真寺
有道躬事邀迎。
共隐八年倍勤三惠。
及大业承运。
禅定初基。
爰发诏书延入行道。
屡辞砭疾。
后许还山。
德感物情颇存汲引。
四川贵望一县官民。
莫不委质投诚请传香德。
并为经始伽蓝。
继综羞粒。
大唐伊始荣重于前。
京邑僧慧因保恭等。
情慕隐沦咸就栖止。
荫松偃石论详道义。
皆曰。
斯诚出要乐也。
后卧疾少时。
弟子跪问。
答曰。
吾之常也。
长生不欣夕死不戚。
乃面西正坐云。
第一义空清净智观。
言如入定奄遂长往。
春秋七十有七。
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
露骸石一月馀日。
颜色不变。
天策上将闻称希有。
遣人就视。
端拱如生。
九岁入道。
即诵法华五十馀年万有馀遍。
灵获瑞不可胜言。
弟子法成等。
为建白塔于寺之北峰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号沧洲子,一说字巨川
代宗大历初隐居江南,屡召不起。
八年,为永平军从事
德宗建中四年,府罢,归隐江南
后曾假摄池州刺史
约卒于贞元中
能诗,尤工于咏物。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字巨川(今人或疑《唐才子传》误以朱巨川朱湾为一人,而以巨川朱湾之字)。
号沧洲子
代宗大历初隐居江南,屡召不起。
八年(773)为永平军从事
德宗建中四年(783)府罢,遂归隐江南
后曾假摄池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中
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四五。
工诗,高仲武称其“诗体幽远,兴用弘深,因词写意,穷理尽性,于咏物尤工”(《中兴间气集》)。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朱湾,生卒年不详,自号沧州子
肃宗时,在苏、湖诸州,干谒崔论韦之晋等。
后隐居,逍遥云山,放情江湖,郡国交辟,不起。
大历末永平军节度使李勉辟为从事
曾假摄池州刺史,后归隐宣州
有《朱湾诗集》四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字巨川
西蜀人
自号沧洲子
贞元元和间
李勉永平
辟为从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从事率履正素,放情江湖,郡国交辟,潜跃不起,有唐高人也。
诗体幽远,兴用洪深,因词写意,穷理尽性,于咏物尤工。
如“受气何曾异,开花烛自迟”。
所谓哀而不伤,《闻风》之深者也。
工诗,格体幽远,兴用弘深,写意因词,穷用尽性,万精咏物,必含比兴,多敏拢之奇。
僧灵澈中唐 746 — 8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16 【介绍】: 唐僧。
会稽人俗姓汤字澄源
幼年出家。
读书勤苦,受诗法于严维
后抵吴兴,与皎然何山游讲,又与刘长卿皇甫曾等以诗唱和,为包佶激赏。
德宗贞元中,游长安,名振辇下。
因流语激怒中贵,遭诬奏,徙汀州,后赦归东吴。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或749—816 一作灵彻
诗僧
俗姓汤字源澄(一作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出家后,住越州云门寺
长于律学,著有《律宗引源》21卷(今不存),为僧徒所称。
尤善诗文。
初从严维学诗。
代宗大历初年起,即名播一时。
约于大历末移居吴兴何山,与诗僧皎然游,常相唱和。
德宗兴元元年(784)皎然致书于文坛盟主包佶李纾,盛称其诗。
灵澈旋入长安,名振辇下。
约于贞元三四年间,经庐山洪州,复归越州
约于贞元六年(790),再入京师
约于贞元末僧徒所疾,被诬获罪,徙居汀州
宪宗元和初遇赦北归。
元和四年(809)庐山东林寺,与江西节度使韦丹相往还。
旋东归湖州
后因宣歙观察使范传正之邀,往住宣州开元寺
元和十一年(816)卒。
生平事迹散见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宋高僧》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三。
灵澈以善诗擅名江南达数十年之久。
当时诗人如皎然刘长卿权德舆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皆与其有过从。
平生作诗凡2000首,由其门人删取300篇,编为诗集10卷,另取其自大历至元和50年间与时人唱和酬别之作,编为《酬唱集》10卷。
二集今皆不存。
今存诗以送别酬寄之诗为多,其中《东林寺韦丹刺史》、《归湖南作》等篇,颇为后人所称道。
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仅存16首及残句10余则。
另《澈上人文集纪》、《会稽掇英总集》尚存其诗1首及残句2则,《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灵澈(746一816),字源澄俗姓汤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云门寺出家,虽受经论,笃好篇章,从严维学诗。
建中末,居吴兴何山,与皎然游。
皎然以书荐于包佶李纾
贞元初,北游长安,曾居嵩山兰若。
南返,至庐山,后归越州
贞元中复至京师,为飞语所中,得罪徙汀州
后遇赦归
元和初,复游江西,又至涧州、湖州,终于宣州开元寺
有《灵澈诗集》及《酬唱集》各十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十六首,残句若干。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禀赋纯粹。
笃学善属文尤工诗章居越溪之云门寺
成立之岁。
即声誉远播以毗尼讲训。
从之游者。
如趋阛阓。
秘书监严维隋州刺史刘长卿殿中侍御史皇甫曾
岂徒谐黄绢色丝 辞。
亦且悟翠竹黄华之指。
吴兴杼山。
皎然如昼
方获重名。
一见遂定林下交。
尽予包佶中丞书。
推致殊甚。
及彻见
礼貌非常人所得。
权德舆
又移书问彻于
答之。
如前书。
其为侪辈所许如此。
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
释灵澈
不知何许人也。
禀气贞良执操无革。
而吟咏性情尤见所长。
居越溪云门寺
成立之岁为文之誉袭远。
讲贯无倦生徒戾止如阛阓焉。
秘书郎严维刘隋州长卿殿中侍御史皇甫曾
睹面论心皆如胶固。
分声唱和名散四陬。
吴兴杼山昼师一见为林下之游。
互相击节。
与书上包佶中丞盛标拣其警句最所重者归湘南作。
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
暂向人间。
借路行。
如今还向山边去。
唯有湖水无行路句。
此僧诸作皆妙。
独此一篇使老僧见欲弃笔砚。
伏冀中丞高鉴深量。
其进诸乎。
其舍诸乎。
方今天下有故大贤勤王。
辄以非急干请视听。
亦昭愚老僧不达时也。
澈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
其道行空慧无惭安远。
复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
缁流所归。
至于玄言道理应接靡滞。
风月之间亦足以助君子之高兴也。
其为同曹所重也如此。
又赍诗附去见。
礼遇非轻。
权德舆之誉。
书问昼公
回简极笔称之。
建中贞元已来。
江表谚曰。
越之洞冰雪。
可谓一代胜士。
与杭标霅分鼎足矣。
不测其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皎然《答权从事德舆书》
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其文章挺拔瑰奇,自齐梁以来,诗僧未见其偶。
但此子迹冥累迁,心无营营,虽然,至于月下风前,犹未废是。
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
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
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
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澈公承之。
至如《芙蓉园新寺》诗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
”《谪汀州》云:“青蝇为吊客,黄太寄家书。
”可谓入作者阃域,岂独雄于诗僧间耶!
《雪浪斋日记》云:灵澈诗,僧中第一,如“海月生残夜,江春入暮年”、“窗风枯砚水,小雨慢琴弦”、“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前辈评此诗云:“转石下千仞江”。
灵澈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里结念云壑,而才名拘牵,罄息经微,吟讽无已。
所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太毓中唐 747 — 8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826 【介绍】: 唐僧。
金陵人俗姓范
年幼即有出家志,往雍京安国寺受具足戒。
宪宗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所居感化,自此江南多悟禅理者。
敬宗宝历元年宛陵禅定寺二年告归齐云山,寻示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金陵范氏。
年才一纪。
即事牛头山慧忠禅师出家。
往雍京安国寺受具。
戒。
未几谒太寂禅师洪府
而获法印焉。
元和十三年
毗陵义兴芙蓉山。
感动悦随。
户屦盈万。
居士庞蕴
三到其地。
一日行食与居士
居士接食次。
云生心受施。
净名早呵。
去此一机。
居士还甘否。
居士云。
当时善现。
岂不作家。
云。
非关它事。
居士云食到口边。
被它敚却。
便下食。
居士云。
不消一句。
居士又问。
马大师著实为人处。
还分付吾师否。
云某甲尚未见它。
作么知它著实处。
士云只者见知。
也无讨处。
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说。
士云
一向言说。
师又失宗。
若作两向三向。
师还开得口否。
云。
直是开口不得。
可谓实也。
居士抚掌而出。
相国崔公群出镇宣城
以禅定请居之。
宝历元年至禅定。
明年归齐云山。
九月示灭于山院。
享年八十。
僧腊五十八。
十月塔葬院庭。
大和二年
相国韦处厚以事闻上。
谥大宝禅师
塔号楞伽。
越州刺史陆亘撰碑文。
释太毓
姓范氏
金陵人也。
年才一纪志在出家。
乃礼牛头山忠禅师而师事焉。
于是勇猛精进求其玄旨。
法器外朗神㦗内融。
虽明了一乘而具足万行。
往雍京安国寺进受具戒。
袖然出众。
加复威仪整肃妙相殊特。
如大海之不可测。
如虚空之不可量。
巡礼道场摄心净域。
虽智能通达不假因师。
而印可證明必从先觉。
遂谒洪井大寂禅师
睹相而了达法身。
刹那而顿成大道。
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
下贤圣比肩得道者
其数颇众。
与天彻禅师大宣教禅师大智禅师
皆昆仲也。
既而南北观方曾无告惮。
俾广闻见闲养圣胎耳。
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
故得名于山焉。
为缘作因有应无著。
故所居感化所至悦随。
道俗相望动盈万数。
自此江南之人悟禅理者多矣。
相国崔公群坐失守出分司
后为华州由三峰出镇宣城
其地虽迩其人则遐。
崔公深乐礼谒。
致命诚请。
以感念而现大悲为心莫不果欲随缘游方。
顺命宝历元年至于宛陵禅定寺
所以随顺而扬教也。
至明年告归齐云山
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
享年八十。
僧腊五十八。
是日也天地如惨草木如摧。
鸟兽悲啼云泉断咽。
缁徒士庶孺慕充穷。
十月栖神于院之庭。
从其宜也。
弟子至孚契真清斡等。
慨吾师示灭而后学徒存。
太和二年
相国韦处厚素尚玄风道心惇笃。
以事奏闻。
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礼。
追谥号塔名。
越州刺史陆亘摛翰论撰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侃隋末唐初 551 — 6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1—623 【介绍】: 隋唐间僧。
郑州荥阳人俗姓郑
弱冠出家,登戒后,从渊法师习《十地经》。
北周灭佛时,南渡至建业
南朝陈亡后,住江都安乐寺曹毗从之习《摄论》。
杨广镇扬越时,荐住长安严寺。
隋文帝仁寿间,往宣州送舍利,有异迹。
唐初,为十大德之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荣阳郑氏子也。
幼隶泰山灵岩寺出家。
登具之后。
渊法师
研究十地地持之旨。
齐历告终。
周废大教。
乃南度建业
隋既平陈北止江都安乐寺
曹毗信士为解摄论。
覆叙。
自听之。
每于隐义。
必合掌称善。
隋炀居晋邸出镇杨越
召住日严寺俄而退归。
栖心止视匠物弘多。
隋仁寿初
宣州安置舍利。
未几。
又往黎州皆获瑞徵。
具如别录。
国初诏选十大德。
充统摄僧尼之任。
以仪矩恬肃预其数。
晚徙居兴善寺
武德六年十一月卒于寺。
寿七十三。
葬京之东郊。
少服紫石。
至是遂发疾。
医者教以益啖猪肉压之。
曰。
人生必死。
宁得尔耶。
其坚护戒足如此。
释法侃
姓郑氏
荥阳人也。
弱年从道。
志力坚明体理方广。
常流心府。
泰山灵岩行徒清肃瑞迹屡陈远扬荥泽
年未登冠遂往从焉。
会彼众心自欣嘉运。
及进具后励节弘规。
预在清训务机登践。
后周流讲席博览群宗。
随闻戢戴有伦前达。
渊法师
道播当时雄杰推指。
妙通十地尤明地持。
又从焉。
听其开释。
皆周涉正理遵修章采。
属齐历不绪周湮法教。
南度江阴栖迟建业
听采新异蓥饰心神。
摄虑缘求拟诸漆木。
陈平之后北止江都安乐寺
曹毗者。
清信士也。
明解摄论。
真谛亲承。
乃三业归从玄义请决。
即开融胜相覆叙所闻。
自听之恐有遗逸。
每于隐义发明铺示既允惬当。
皆合掌称善。
隋炀晋蕃昔镇扬越。
搜举名器入住日严。
道洽江溽。
将欲英华京部。
乃召而隆遣。
既达本寺厚供礼之。
盛业弘被栖心止观。
时复开道唯识味德礼忏。
匠益惰学亟动物心。
仁寿二年
文帝感瑞。
广召名僧用增像化。
宣州安置舍利。
既奉往至统叙国风陶引道俗。
革化归法者数亦殷矣。
孟春下诏之日。
宣州城内官仓之地。
夜放光明红赤洞发。
举焰五丈广一丈许。
官人军防千有馀人一时奔赴。
谓是火起。
及至仓所乃是光相。
古老传云。
此仓本是永安旧寺也。
至于明日永安寺拟置塔处。
又放光明。
如前无异。
众并不委其然也。
季春三月宣州权止公馆。
案行置所通皆下湿。
一州之上不过永安
既预光待因搆塔焉。
又令掘仓光之处。
果得石函。
恰同棺样。
不须缮造。
因藏舍利。
又降甘露凝于树枝香甘过世。
又感紫芝一枚生于舍利堂壁。
九枚盘曲光色殊异。
遂令以表闻奏。
又造塔黎州
还令往。
初至馆停。
闻空中天乐。
繁会聒耳。
道俗庆之。
又感异香互来充鼻。
掘地四尺获一古瓦。
铭云。
千秋万岁乐未央。
奉福弘业亟发徵祥。
抑是冥通。
岂唯人事。
旋还京邑讲授相寻。
大唐受禅情存护法。
置十大德用清朝寄。
时大集僧众标名序位。
仪止肃然挺超莫拟。
既德充僧望遂之斯任。
恂恂善诱弘悟繁焉。
晚移兴善讲导无替。
武德六年十一月卒于所住。
春秋七十三矣。
殡于东郊马头穴内。
学专摄论。
蹑足亲依
披析幽旨涣然标诣。
解义释名见称清澈。
诸赴听者欣其指况。
有道抚法师者。
俊颖标首京城所贵。
本住总持
宗师异解用通摄论。
及临席数扣重关。
束心展礼餐承音训。
遂舍其本习从归真谛
形相英伟庠序端隆。
折旋俯仰皆符古圣。
所以隋朝盛德行业乃殊。
至于容服可观引命徵召。
必以为言首。
其威仪之选为如此也。
及其少服紫石。
老遂苦之。
医诊云。
须以猪肉用厌药势。
曰。
终须一谢。
岂得啖他。
因纵疾取终。
其翘诚重物又若于此。
初立名。
立人安品。
后值内惠日道场沙门智骞曰。
之为字。
人口为信。
从川字。
言信的也。
因从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吴郡人
尝自比李白,故名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苏州(今属江苏)人。
德宗贞元中进士,游宣州,以心疾卒。
生平事迹散见柳宗元李赤记》、《太平广记》卷三四一引《独异志》。
善为歌诗,自以类李白,故自名李赤
全唐诗》存诗10首,一作李白诗。
唐诗汇评
李赤,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江湖浪人也,自谓歌诗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
宣州,病心,卒。
柳宗元为之传。
有集,宋时尚存秘阁,《全唐诗》存其《姑苏杂咏》十首,一作李白诗,王安国苏轼陆游皆以为当属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李),见柳子厚集,自比李白,故名赤
卒为厕鬼所惑而死。
僧定隋至初唐 ? — 6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 【介绍】: 隋至唐初僧。
润州丹阳人
本学《成实》,博综有功,后弃而归依禅宗。
初栖钟山林阜,独处修禅,数年不涉村邑。
隋文帝召住长安庄严寺,欲待以师礼,拒之。
炀帝大业末,迁居终南山太和寺。
卒年八十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丹阳人
始学成实。
讨索劳剧。
遂感风疠。
因叹以为形既癈于世矣。
盍亦归心禅寂乎。
钟山
日啜粳米白粥一杯。
常坐不卧。
以待殂殒。
阅数年。
所苦悉瘥。
支体面目。
一时光洁。
须发并生。
而眉特秀异。
长可寸许。
室中虎迹成蹊。
略无詟忤。
或想虑乍浮。
则通夕游步。
不间榛莽。
犷兽鸷禽。
见等同类。
隋初诏住京师新道场。
不赴。
既而又诏。
授上归戒。
亦辞不赴。
尝伤寒剧甚。
而悉屏饮食。
危坐如故。
至三日。
弟子保恭恐其殆。
请稍以饮食自持。
亟挥去。
徐曰。
以法为药。
顾不可欤。
满七日所苦顿痊。
大业之季。
徙居终南太和寺。
盗夜入其室。
定坐不为动。
盗曰。
岂闻世有奴贼乎。
定曰。
吾郎贼且不惧。
况奴贼哉。
盗剥其衣。
即脱予。
无吝色。
将挽取其所坐毡。
定辄不肯。
曰吾一冬惟赖此尔。
乡欲持去。
宁杀我。
盗相视而止。
武德七年六月
以微疾坐逝。
寿八十馀。
僧定
丹阳人
本学成实。
博综有功。
讨击既繁便感风疠。
乃惟曰。
形异同伦学当徙辙。
遂屏绝还顾归宗禅府。
初栖钟山林阜独静空斋。
侍者道游供给左右。
唯以粳米白粥日进一杯。
馀则系念相续不愧空景。
经于数年不涉村邑。
游仞定心更增幽绩。
故使门牖重隐吐纳自新。
墙宇崇峻违顺斯薄。
微诚获应故所苦忽销。
致令身首面目一时圆净。
鬓眉并生有逾恒日。
虽福感所及仪貌倍常。
而双眉最浓可长数寸。
苍赤通颜乃成奇异。
定既属斯灵瑞翘厉晨夕。
山中多虎踪迹成蹊。
本性仁慈来入于室。
床前庭下惟繁虎迹。
或禅想乍浮未能安静。
便通夜山行无问榛梗猛兽鸷鸟见等同群。
而定安之若游城市。
其含育之感不可类也。
隋文于西京造寺。
远召处之。
业定之心无庸世务。
至于受戒师礼毕志岠违。
预在尊严闻便避隐。
尝遇伤寒通身蒸热。
遂如常跏坐断食三日。
沙门保恭道场上首。
定之徒也。
亲喻令食。
答曰。
疾势将陵
命非可保。
应以法援。
何用食为。
便闭口静坐。
七日既满所苦顿痊。
其立操要心为此类也。
大业末岁。
南山大和寺。
群盗来劫。
定初不怖。
盗曰。
岂不闻世间有奴贼耶。
定曰。
纵有郎贼。
吾尚不怖。
况奴贼耶。
因剥其衣服曾无吝色。
至于坐毡将欲挽掣。
定捉之曰。
吾仰此度
卿今将去。
命必不济。
乍断吾命于此。
毡不可离吾命也。
群贼相看便止之。
武德七年六月因有少疾。
跏坐如常。
不觉已逝。
春秋八十馀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